微电影《虫叠》发布 小长假出行,警惕身边的寄生虫

来源:东方网 2023-09-25 15:08:32

东方网9月25日消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以来,民众出行需求急剧释放,预计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和国庆黄金周,民众出行和消费将爆发式增长。为保障居民出行健康、降低疾病感染风险,2023年9月25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部寄生虫病预防科普微电影《虫叠》正式发布。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处处长何家骥、上海市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刘杰、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姜综敏、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潘启超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发布会。

微电影《虫叠》是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立项支持下,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深耕科普多年的电视制作团队倾力打造。旅行途中“原生态山泉水更好喝?”,“鱼生真的是舌尖上的美味?”,“在野外放飞自我做网红也会感染寄生虫?” 该片以轻喜剧形式,通过4个生动形象小故事诠释了生活中易被忽视的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同时展示了疾控人高效现场处置,专业的技术指导及良好的医防协同,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全片科普知识点逻辑严谨,科学性强;语言通俗、情节活泼,科普性强;尤其片中部分人物对话使用了上海方言,贴近百姓,生活气息浓厚,戏剧性和趣味性并存。


(相关资料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周晓农所长在首映式中致辞中指出微电影《虫叠》的推出恰逢其时。当前,尽管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区域广、受威胁人口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频繁流动,新发和罕见寄生虫病出现和暴发仍有威胁,尤其部分食源性、水源性和媒介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在我国一些地区呈上升趋势,不仅威胁当地居民,同时也影响流动人群的健康,因此让大众及时了解这些容易被忽视的传染病,做好旅行途中预防工作非常必要。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昕主任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寄生虫病归类于被忽视热带病,上海市1985年宣布消灭血吸虫病,1996年宣布消除淋巴丝虫病,2017年宣布消除疟疾,均为全国率先示范,几代疾控人员功不可没。尽管寄生虫病对上海市本地居民健康已不构成重大威胁,但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和国际性重要港口,大型和重大活动多,人员流动密集,国内外输入性寄生虫病时有发生,这对本市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她同时强调各级疾控专业人员也要不断强化科普意识,开展跨学科合作,努力提高科普传播等全方位技能。

首映式当天还举办了寄生虫病科普工作技能提高培训班,本市16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骨干、区级中心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进行了科普传播技能培训。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之一,也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传染病科普服务的领军单位。其寄生虫病防治科正在努力打造疾病防治特色学科,为2400万上海市民提供寄生虫病风险提示与健康促进全方位服务。

附:虫叠科普

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卫氏并殖吸虫)

寄生在人的肺脏内,也可异位寄生在脑等部位。猫、犬、猪等也能感染。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溪蟹、蛄[là gǔ](外形酷似小龙虾)等。人因食生醉和未煮熟的蟹或蜊蛄而受感染,引起肺吸虫病。

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华支睾吸虫)

寄生于人体和多种动物肝胆管内,2009年WHO明确提出华支睾吸虫可致人类胆管癌。华支睾吸虫病为食源性疾病,预防的关键是把好“入口”关,改变生食鱼虾习惯。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要分开。不用生鱼喂饲猫、犬。

巴贝虫(Babesia)(蜱咬疾病)

巴贝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由蜱虫传播,还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急性发作时颇似疟疾,以间歇高热、脾大、多汗、寒战、黄疸及溶血等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蜱叮咬后1到4周或是输血后1到9周。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旅行者腹泻病原体)

呈全球分布,发达国家人群感染率最高达13%,发展中国家为20%。由摄入隐孢子虫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是旅行者腹泻(世界六大腹泻病之一)发病常见原因,可引起水样腹泻、腹痛,免疫功能缺陷者可危及生命。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