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不罚”是正确的迎客姿态
(相关资料图)
外地车辆对道路不熟悉,容易发生轻微违法怎么办?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对非绵阳籍小型汽车因不熟悉道路在绵阳通行的轻微交通违法,四川绵阳公安交警部门将实行“只警告不处罚”的举措。稍早前的9月22日,河南新乡市和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发布消息称,9月29日7时起至10月7日7时,外地来本市探亲访友或商业活动的车辆,轻微违章,不予处罚;本地在外创业就业返乡人员的车辆,轻微违章,不予处罚。(9月24日海外网)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中秋、国庆”旅游市场一片红火,选择自驾出行的游客也不在少数。但众所周知,以往适逢重要节点,尤其在一些热门景区路段交通执法过于严苛,有的游客因不熟悉路况等诸多因素导致违规扣分等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对于陌生的目的地,不少司机心里都有些发怵,相比于对路况较为了解的本地人,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很容易因为一时的疏忽违章。如此一来,不仅影响出游心情,游客还要忙着处理扣分、缴纳罚款,严重影响旅游体验。从此角度而论,绵阳等地在假期开启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不予处罚等柔性执法模式,这些暖心举措让人感到暖心,值得推广点赞。
毋庸讳言,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游客来了,能不能承接住,让游客玩得舒心,是最基本也是最需要考虑的事情。近年来,自驾游出行热度持续飙升,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乱象,有的地区为了罚款收入,将一些路段限速过低,很容易让着急赶路的外地车主出现失误,面临交管罚单,陌生的路况浇灭了不少“说走就走”的热情。正如网友所言,“最怕的是人还没回到家,违章处罚的短信就赶来了。”就此来讲,实行外地车辆轻微违章不处罚,其实是对外地游客的一种“宠爱”。这样的规定看似只是一个微小的举动,但背后执法机关的人情味难能可贵,既彰显了城市对外地游客的一种姿态,也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换句话说,当下旅游市场最缺的,其实就是这种对游客的“宠爱”。我们国家不缺风景如画的旅游目的地,但对于出行者来说,吸引人的又何止是壮阔的美景呢?
再者,进一步而言,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也有相关充分法律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而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更是明确了对于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的程序性原则。由此可见,推出“轻微违章免罚”等举措,显然不属于超越法律权限的放纵违法和滥用职权。某种程度,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本来就是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
当然,轻微交通违法不予处罚并不等于放纵交通违法,有的地方对“轻微违法”做了明确界定,比如,在景区、宾馆、酒店周边道路违法停车或因对道路不熟悉,驶入单行、禁行道路等不影响交通的,为“轻微违法行为”。而对于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交通秩序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然要面临监管和处罚。对此,自驾游旅行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改掉不良驾驶习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谨慎驾驶,切不可因为对轻微违法“网开一面”,就毫无顾忌,置交通安全于不顾。
言而总之,转瞬即逝的“流量”绝不是旅游目的地的终点,如何将“流量”变成“留量”,才是考验一座城市待客能力的最终测试。就此而言,在法律框架允许范围内,适时对于自驾游客采取柔性执法的柔性思维和经验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不仅有助于共同形成执法者与公民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也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