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 别让“打耳洞”钻了“双重漏洞”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2023-10-17 11:08:18


【资料图】

近年来,“颜值经济”不断升温,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发展,然而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多地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责,就非法开展打耳洞等医疗美容项目并发布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依法督促协同履职。(10月16日《法治日报》)

在不少爱美人士看来,打耳洞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到街边的饰品店或者美容院,轻松就能搞定。殊不知,打耳洞远没有想得这么简单。据医生介绍,打耳洞风险隐患很大,如消毒不彻底创面出现感染,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高热,甚至颅内感染,严重或将危及生命。

现实生活中,不乏美容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情况下,非法开展打耳洞等医疗美容业务。这些诊疗场所不规范,消毒杀菌不到位,极易造成感染,不仅损害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还直接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年8月,山东济南一名18岁女生在商场打耳洞后耳部感染,反复发炎红肿,几天后高热被送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其肝肾功能均受到损害,并伴有颅内感染。

打耳洞之所以险象环生,是钻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双重漏洞。首先,消费者存在认知漏洞。一些美容机构宣称,打耳洞属于“生活美容”,没有任何安全风险。不少消费者也认为只有和整形相关的“动刀、动手术”才属于“医疗美容”,才有风险。事实上,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非侵入性”,后者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打耳洞虽然过程不复杂,但需要在耳垂形成永久性孔隙,对人体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因此属于医疗美容。《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明确规定,穿耳孔术属于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应当在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或者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进行。

其次,有关部门存在监管漏洞。眼下,随便走进一家商场,或者逛逛路边门面,不少饰品店、美甲店、美容院、理发店,都提供所谓“无菌穿耳”“安全穿耳”服务项目。理发店能打耳洞,这本身就是一封自我举报信,明显属于超范围经营,涉嫌非法行医。然而,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此熟视无睹,任由打耳洞服务招摇过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

解铃还须系铃人,规范医疗美容,净化市场秩序,需要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相向而行,填堵漏洞。一方面,消费者要提高健康意识,正确看待打耳洞等项目的医疗属性。今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揭示了医疗美容的主要犯罪方式和常见风险隐患,警示消费者理性选择。有关方面应加大法律宣传和科普力度,帮助消费者有效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做好甄别,防范风险。

同时,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健全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合力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前不久,北京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开展非法医疗美容和穿孔类服务集中整治。通过线上暗访、现场核查、监督执法,对涉嫌开展非法行医的店铺,依法立案并给予行政处罚。只有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守法经营意识,自觉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以生活美容之名,行医疗美容之实。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