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消息!东方快评丨​敦煌考古编制岗无人问津 困境如何破?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2022-09-20 09:58:53


(资料图片)

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报名比例达到68:1。作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设立的考古研究,因为带编制的岗位无人报考而登上热搜。(9月17日央视新闻)

在近年考公考编的热潮下,敦煌考古编制岗无人问津却是让媒体公众感到意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招考的岗位对报考者要求颇高(必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八大美院,学历至少是硕士研究生,且专业是考古、文保);也有地域相对偏僻及考古行业待遇整体不高难以吸引年轻人等。另外,考古作为所谓的冷门专业,每年高考报考的人数本来就少。如2020年,湖南女孩钟芳蓉高考676分“爆冷”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背后,也反映了这个尴尬的问题——不只相关单位招不到人,高校同样面临招生困难现象,甚至还面临进入大学后“转专业”“大类招生分流”等考验。

考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事业,面对我国文物多,人才少的困境,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国新办举行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人才。那文保事业如何吸引有更多“年轻樊锦诗”加入?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文保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尤其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意识将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且人的青少年阶段是形成正确认识的阶段。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文物的习惯,是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措施。更何况,对于文物宣传教育工作而言,提高青少年的文物保护意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让文物事业后继有人。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且有其独特性,不仅涉及基础理论、材料、工艺等各个方面,而且事关传承保护等工作,应该是一门交叉学科。正如专家所说,“文物保护、文物修复是一个技术活儿。”因此,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改变文物考古行业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艰苦等现状,破除公众传统观念上的偏见;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除扩大高校培养的规模外,还可以借鉴山西“订单式”文保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与博物馆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有利于解决无人报考的尴尬。

提升科技水平,增强文保事业吸引力。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想要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应加大科技创新攻关,不断提升文保事业科技水平,并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同解决文物保护关键技术和重点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文物资源数字化平台,为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提供丰富数字资源,在不断拓展文物价值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增强文保事业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做好敦煌等机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期待有更多“年轻樊锦诗”加入文保事业,让更多的文物更好地“活”起来,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 无人问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