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实现碳中和:企业在行动”分论坛
近两年来,“碳中和”概念不断走红,对于“碳中和”的讨论热度只增不减。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碳中和”再次成为热门议题。“碳中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022年4月20日上午,“实现碳中和:企业在行动”分论坛在博鳌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发言中表示,碳中和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非常深刻的经济学、管理学问题。
两个原因。其一,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资,光华课题组估测,到2050年,仅在中国就需要近250万亿的投资。刘俏认为,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最关键是要迅速形成碳价格的发现机制。现在虽然有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也有一些区域性的绿色交易所,但碳价本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具体水平,如何把它纳入到企业的成本考虑之中,金融体系需要参与进来。它不是纯粹的碳排放交易的现货市场,而是怎么通过金融产品、金融市场把这个元素体现出来。这是当务之急。
其二,企业的增长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把碳排放理解成一个生产要素,它会进入到生产函数中,并影响消费者效用函数。
刘俏提出,碳中和可能将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变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政策应该在其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可以发行一些期限三、四十年的长期国债、“碳中和”国债,大量投入到我们认为实现碳中和的节点领域、节点行业。此外,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包括PE、VC,要更加积极地促进跟碳中和相关的技术投资。
关键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基础设施 成本考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