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椰网 2022-04-18 13:28:38

4月18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迎接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系列新闻发布会——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场获悉,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南繁规划》)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资金使用率和任务完成率已超过85%。

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琼妹介绍,2015年《南繁规划》实施以后,通过划定南繁保护区,稳定了南繁用地。一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划定任务。2016年,将我省26.8万亩适宜南繁育制种的耕地划定为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含5.3万亩核心区),将全部南繁保护区耕地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纳入“一张蓝图”,通过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用途监管。同时,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将南繁保护区的农田落实到户,登记造册,解决了南繁与其他产业发展“争地”的矛盾,保障了南繁科研育制种用地的长期稳定。

二是按时完成南繁新建核心区土地流转。协助全国各省165家南繁单位在已有南繁用地的基础上,新流转土地2.77万亩,其中三亚市1.79万亩(含南繁科技城周边)、乐东县0.7万亩、陵水县0.28万亩,满足了现阶段南繁单位科研育种的用地需求。

据介绍,《南繁规划》实施以来,南繁基地基础条件建设已经完成投资26.88亿元,建设南繁高标准农田和重大水利等工程,田间基础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一是新建或改造南繁高标准农田24.26万亩,覆盖90.5%的南繁保护区。优先完成5.3万亩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任务,核心区农田基本达到了“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标准。

二是推进南繁水利设施建设,完成灌溉面积20.41万亩,占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总面积的76.2%,基本解决了南繁基地输水能力不足、年久失修、灌溉保证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南繁基地的灌溉保证能力。其中,陵水片区一期已竣工验收,发挥灌溉效益,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亚、乐东片区建设渠道43.91km,完成率97%;建设排沟21.55km,完成率100%,部分渠段已经功能性通水。

三是基本建成生物育种专区,具备试运行条件,已有11家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转基因试验的科研、企业进入生物育种专区开展田间试验。

《南繁规划》实施后,我省通过新建南繁配套服务区和对已有南繁建筑设施进行分类处置等措施,既为南繁专家安了“新家”、又保了“老家”。如今,南繁科研人员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完成南繁服务区划定。在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省划定783亩南繁配套服务区建设用地,其中三亚市(含生物育种专区)219亩、陵水县312亩、乐东县252亩,支持建设南繁基地所需的配套设施,就近解决南繁专家科研、生产、生活保障跟不上的问题。

二是基本建成南繁配套服务区。三亚市落根洋配套服务区临建设施已完成,江苏省农科院等南繁单位已经入驻;陵水县安马洋配套服务区一期3.3万平方米生活楼已具备“拎包”入驻条件,二期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0%;乐东县抱孔洋配套服务区已启动34栋楼建设,完成主体封顶29栋,其中5栋初步具备入住条件;生物育种专区综合服务区3栋科研生活楼已基本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是基本完成南繁基地建筑设施分类处置工作。对586家有固定基地的南繁单位建筑设施进行甄别,确定需备案单位345家,已完成备案340家,完成率99%,基本解决了南繁发展60多年来南繁单位所建的建筑设施合规化难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和执法管理基础设施项目已投入使用,可为每年来琼开展南繁育种的800多家单位提供种子纯度鉴定、DNA提取、分子标记、品种测试等公共科研服务。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围绕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严格对照《南繁规划》任务清单,全力加快推进未完成任务,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完成建设内容,并充分发挥效益。同时,全力推动已建成设施高水平运行,进一步提升南繁基地科研保障水平,助力国家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机遇,做好《南繁规划》与《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在不折不扣完成《南繁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南繁科研育种向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立足海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南繁硅谷。

三是加强种业制度集成创新,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为基础,重点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确保种源自主可控,努力为推进种业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海南新贡献。

关键词: 建筑设施 高标准农田 基础条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