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打造垃圾分类投放屋示范点 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新风尚

来源:椰网 2022-03-23 22:27:57

日前,在海南省2022年为民办实事事项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积卫介绍,乡镇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建设项目纳入2022年海南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全省乡镇将建设110座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亭),方便垃圾分类投放,改善人居环境。

儋州市作为全省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6月1日起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据了解,从2020年的“试点探索”到2021年的“强制执行”,儋州市垃圾分类迎来新变化,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围绕体制建设、设施建设、宣教引导等方面有序推动工作开展,公共机构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那么,这项工作如今开展得如何?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记者走访:环保时尚 市民群众为“生活垃圾分类屋”点赞

3月22日,记者从儋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儋州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分别在儋州市图书馆、文化广场、那大镇武后村打造垃圾分类投放屋和宣教室示范点,指导各单位、学校、市场、小区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设和改造垃圾分类投放屋。

当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儋州市图书馆,远远便能看到一座蓝白相间的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该生活垃圾分类屋集“垃圾分类志愿者驿站”“垃圾分类宣教室”“垃圾分类收集站点”等多功能于一体。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科普效果,该生活垃圾分类屋布设紧扣互动性和体验性,合理划分垃圾分类知识展示区块,进一步激发市民前来了解与学习的热情。

“这个‘小蓝屋’好看又干净,丢垃圾都觉得舒畅!”市民李阿姨说,以前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大家都是习惯性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就完事了。但自从有了生活垃圾分类屋后,工作人员经常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给附近市民发放宣传单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现在市民对垃圾分类都有一定了解,每天都把垃圾进行好分类并定时定点投放。

在儋州市文化广场,记者看到,此处的垃圾分类屋建设了标准化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垃圾分类屋外观简约大气,具有环保意识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驿站”和“垃圾分类宣教室”,便于居民辨认。

“在文化广场垃圾分类屋旁,我们建立起了厨余种植园,在园内设置了一个新奇的装置——‘蚯蚓塔’,这是利用蚯蚓以腐败有机物为食的特性而设立的环保装置,在厨余种植园里将20根PVC管底部钻上孔垂直埋进土里,放入堆肥的蚯蚓,并加入厨余垃圾(果皮、菜叶、草等),盖上管子后给蚯蚓当食物,蚯蚓既能松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每个蚯蚓塔可以分解三斤左右的厨余有机垃圾。”儋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善珠说。

随后,记者来到儋州市那大镇武后村后街,在村里的入口处,被一座“高颜值”的垃圾分类宣教屋所吸引,白色的屋顶,湖蓝色的墙,整体色调格外清爽。记者走进该“生活垃圾分类宣教点”,只见里面放置着一台垃圾分类跳舞机,跳舞机的脚踏板上分为“其他、厨余、可回收、有害垃圾”四个板块,大屏幕上随机出现不同种类的垃圾,市民在正确的板块用脚踩,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垃圾分类宣教屋的主要功能实际上是宣传阵地,村民们可以在宣教屋里做和垃圾分类有关的环保实验或者在垃圾分类跳舞机上一边锻炼一边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村民们更好的接受垃圾分类知识。”儋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宣讲师林岳欣介绍。

那大镇清平村委会武后村村民小组组长叶小明告诉记者,武后村垃圾分类工作刚开始开展的时候,有的村民不理解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的工作,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个工作,这个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宣导后,村民们对垃圾分类都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平时都会将垃圾进行分类并定时定点进行投放。该村自试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村里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不再乱扔垃圾,村里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

“自从村里有了垃圾分类宣教屋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后,每天我都会在家把垃圾分类好了,然后再拿到分类垃圾桶里进行投放。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变得越来越好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变高了。”那大镇清平村委会武后村村民何大哥说。

记者发现,此次走访的三座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均配备了一套收集容器及洗手池,方便居民投放之后可以清洗。此外,宣教室内由“垃圾生命周期主题墙”“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照片墙”“减少垃圾的好方法”等主题墙组合而成,周边居民可在开放时间内来到在宣教屋,由垃圾分类督导员讲解或通过参与活动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弘扬绿色新风 加大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为进一步普及和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儋州充分运用各党政机关、主要街道、商场、农贸市场、住宅小区电梯轿厢等设有LED屏区域每天滚动播放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动漫片,深入开展“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入户及地推宣传活动,全面普及分类知识。并在学校、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小区、医院等组织各行业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知识专题培训。

“我市将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如媒体宣传、社会宣传阵地、志愿活动入户宣传、行业发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市直机关垃圾分类大讲堂培训活动,尤其注重提高机关单位干部对垃圾分类政策和要求的理解,提高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能力和水平。”李善珠说。

组建首支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 引导市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

为进一步帮助居民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开展,儋州美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该队伍共有150名志愿者,志愿者年龄大约在40-60岁之间,他们是由退休人员、家庭主妇等组成。工作职责是负责所在点位的垃圾分类工作,监督劝导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打扫投放点周边的环境卫生以及对周边居民讲解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50多岁的钟金梅曾经在环卫工人的岗位上工作了14年,2014年开始退休在家,2020年6月得知儋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想着继续为儋州环卫事业做点贡献,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对环卫工作有了深厚的感情,能够有机会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她不怕辛苦也不计较报酬。“以前我们起早摸黑,4点半就起床上班了,感觉也习惯了,我喜欢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工作。”钟金梅告诉记者。

紧抓健全“收运处”体系 稳步提升回收处置能力

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分类处置能力和水平提高了,那么垃圾分类收集后的最终去向如何进行收运处理?是否得到合理利用?

据了解,在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第一年,儋州致力完善“收运处”体系,加强终端处理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力和水平。着重从三点入手:一是提高环卫企业的垃圾分类工作服务能力,从督导居民、二次分拣、规范收运等方面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儋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将针对环卫企业,制定收运标准和细则,从制度上完善环卫企业行为,更好为垃圾分类大局服务。二是逐步增加收运路线,常态化指导公共机构、公共场所设置垃圾分类四分类收集点,推动提高场所垃圾分类实效,增加收运点位及路线设置,确保收运全覆盖。三是聚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固化物填埋、炉渣综合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弃物收集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垃圾分类终端处置项目,目前正在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今年儋州市政府报告提出:“聚力一体化提升,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推行垃圾分类和‘禁塑’等文明生活方式,创建20个高标准分类示范点、160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

下一步,儋州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环保屋(亭、站点)建设,提高源头分类实效,健全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协同机制,持续推进“美好生活共同缔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组合拳,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和践行垃圾分类,积极动手参与环境整治,打造美丽新家园,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新风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文化广场 机关单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