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动态丨汇聚合力、激发活力,制度牵引激活“北转型”动能

来源:东方网 2022-08-16 19:44:57

宝山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今天(16日)举行,表决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建立全面奋进北转型全力建设主阵地工作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转型发展需要破解大量结构性、制度性问题,激活转的动能、加快转的步伐、提高转的层次,必须从制度机制层面强化引领保障,打通堵点、突破难点。”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这样注解《意见》出台的背后深意。


(资料图片)

图片说明:吴淞创新城效果图

激活动能:厘清会商机制,每个项目都有“时间表”

近半年来,宝山区“北转型”步速加快。会场上提及的一组数据颇具亮点。大宗商品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25%;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8.2%;新申报通过市专精特新企业86家,同比增长60%……从消费到投资,企稳的增速折射出转型的速度。

图片说明:南大智慧城效果图

亮眼数字之外,产业发展中的挑战犹存。越往产业链纵深处发展,面临的问题难度更大,也亟待更大力度的改革攻坚。《意见》为此明确了协调机制和主体责任。一方面,成立宝山区推动北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任务清单编制、转型发展计划制定等。另一方面,建立协调会商制度,对于涉及市级事权的事项,将提请上海市推动南北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解决。

《意见》还提出,每年初要编制重大转型项目推进和储备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节点目标细化到月,并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这也意味着,每个转型项目都将拥有“时间表”,按表推进、加速落地。针对困难较突出的任务和项目,还将由区领导包保,确保推进速度。

加快步伐:探索新路径,实现“好项目不缺土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空间载体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为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进驻,宝山区始终坚持“好项目不缺土地”。《意见》明确鼓励围绕“一块地”的种种创新试点,包括积极探索存量用地“二转二”转型开发、混合功能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等新举措。

一系列创新探索,正彰显出其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的决心。历史上,宝山曾有过不少创新举措。上世纪90 年代,宝山区在全市首次由区政府独立引进外资建设逸仙路高架,并被评价为“上海市建设重大工程的一个新的创举”。

眼下,前方依旧是没有“参照系”的难题。如何尽快实现突破,摆脱“等规划、靠政策、要资金”的传统思路,就要大胆探索新的方法、路径和模式。

图片说明: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宝山罗店工业园区效果图

以“北转型”中重点聚焦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从研发、中试到制造,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需的地块性质不同。实践中,曾有不少企业好不容易走到产业化阶段,却迟迟寻觅不到心仪的制造厂房。“是否有可能跨园区、跨辖区为企业匹配产业地块?”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中明确鼓励一系列创新试点。譬如,探索土地混合利用,提升集约利用水平,更好留住产业链,也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的生命力还在于实施。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要针对产业区块混合用地、存量用地“二转二”等新举措,逐条研究、精准衔接,尽快转化为落地项目和明确预期。

提高层次:多元主体参与,扩大转型发展同心圆

时至今日,“北转型”面临的问题,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国资国企改革、城市数字化转型、城中村改造……无不牵涉广、难度大,需要各参与主体的通力合作、高效衔接。

“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把产业开发交给真正懂市场的行家里手。”这成为宝山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致共识。

为此,《意见》中针对区企联动、区校联动、市区联动、区级统筹等方面均清晰列明了方向和行动路径。翻阅文本,不少街镇“一把手”、大学科技园负责人直言,《意见》精准找到了各方协同联动的契合点。在区校联动方面,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是重中之重。《意见》明确推进清单式成果转化、健全跟踪评估制度、科学实现优胜劣汰,由此引导共创未来科技产业园。区企联动的关键,则在于共同推进吴淞、南大等重点板块转型、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

“不同高校、企业,还能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模式、结对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事一议”,正是为了持续扩大转型发展的同心圆,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热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