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4年攻关3款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华东理工13名本科生组队“开道超车”

来源:东方网 2022-08-13 16:53:53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8月13日报道:柔性电子技术作为全球十大前沿技术之一,能赋予电子器件独特的柔性与延展性,是未来电子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柔性传感器是柔性电子的核心组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延展性,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其制造技术的发展将引领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发展,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


(相关资料图)

以柔化刚、万物互联,在华东理工大学,就有这样一支致力于研发柔性传感器的团队,他们由来自物理学院、材料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等4个学院、8个专业的13名本科生组成。设计传感结构、开发功能墨水、升级制造工艺,团队历经4年技术攻关,开发出能够实现温度、湿度、压力3种传感的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将课程引发的灵感一步步实现。

志同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

来自物理学院的唐桤泽、范世昌等4名团队成员在学习相关课程时了解到,现有传感器无法弯曲折叠,应用场景受限,且电子设备要想实现真正的可弯曲、可折叠,传感器柔性化势在必行。他们一拍即合,主动联系物理学院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课题组,在教师指导下就柔性传感器开展广泛研究。

幸运的是,他们在这里遇到了正在围绕功能型电子墨水开展研究的来自材料学院的潘一、王保余、赵珩宇3名学长,而功能型电子墨水正是解决传感器柔性化的关键一环。就这样,团队架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支学科交叉、专业互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本科生科创团队成功组建。

瞄准未来技术实现开道超车

研发初期,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组建了以唐桤泽、赵珩宇为骨干的结构设计开发小组聚焦传感技术;以王保余、范世昌为骨干的功能墨水开发小组攻克墨水技术和印刷制备技术。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紧密合作,针对遇到的问题积极查阅文献、沟通讨论、反复实践,项目得到稳步推进。

因实验条件限制,身处奉贤校区的他们需要乘坐约50分钟的班车前往徐汇校区开展实验。每一次前往徐汇校区,他们都会提前做好周密安排,高效开展每一次实践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先后攻克了辐射交联、填料复配、增材制造3大技术,并在自主设计的传感器多级微结构上得到很好应用。

历经4年,团队已具备多功能柔性传感器核心设计与制备、功能型墨水设计与配制、大面积全印刷批量制造等核心能力,能够很好解决柔性传感器响应慢、灵敏度低、稳定性差、集成化不够、串扰影响严重等关键技术难题。

实践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

攻克技术难题后,团队成员积极前往各地进行走访调研,通过送样试用等方式对所开发的高精度柔性传感器性能进行检验,得到了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领域企业的高度认可。目前,可应用于发热织物的温度柔性传感器已完成中试,即将实现小规模生产;可应用于红光面膜仪的温度-湿度柔性传感器制备工艺较为成熟。目前,团队已于今年8月注册成立上海以柔化刚科技有限公司,并就相关产品与上海、厦门2家企业签订约300万元意向订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团队成员围绕相关技术已申请5项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发表1篇SCI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类双创竞赛,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5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引领柔性传感技术是国家所需、人民所想,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将结合自身所长,利用优质资源,发挥团队优势,不断聚力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展望未来,华东理工大学柔性传感器研发团队成员深知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他们将牢记科技报国初心,用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助力开启智能美好生活。

关键词: 华东理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