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热点:东方快评丨对收视率造假说“不”是正本清源
(资料图)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主要修改体现在完善节目制作经营行为规范等方面,包括对于行业组织及从业主体提出了自律要求,完善节目禁载内容,增加有关片酬管理规定,禁止开展收视率点击率等方面的虚假宣传等。(据8月9日《光明日报》)
不难发现,这一新规亮点不少,其中“禁止开展收视率点击率等方面的虚假宣传等”,旨在对收视率之类的造假坚决说“不”,同时法律责任方面,明确了对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以形成应有的震慑,确保法规落地效果,更是引起了舆论热议。
收视率的基本含义,是指某时段收看某频道或节目的观众占市场观众总数的百分比。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收视率无疑是实现有效量化的硬指标,它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影视节目的欢迎程度,某种程度上还可能左右观众手中的遥控器,进而关系到节目制作单位与电视台等传播单位的利益决算,决定了影视文化的品质与“走向”。
然而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突飞猛进以及资本的疯狂涌入,一部电视剧的播出时段、广告量及其质量与口碑,仿佛都由收视率“一锤定音”,收视率造假买卖随之而生。即便近些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出拳整治,也有业内有识之士每每与其抗争,但造假成本低、不当获利高、监管乏力等诸多因素导致影视数据造假依然坚挺,甚至愈演愈烈,成为久治不愈的行业顽疾。这不仅使得影视产品的制作水准下降,更使得整个行业被收视率绑架。此前曾有媒体报道,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收视率造假是困扰影视行业的一颗大毒瘤。
分析其因,可以归结为“钱多祸少”。一方面,“对赌”政策变相倒逼收视率提高,广告商以“收视率为上”的投放标准也让电视台别无他法,在收视率看似单薄的数字之后都是丰厚的经济利益,这更吸引了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虽然有关部门从2019年起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明确指出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但仍有关于“收视率的定义”“真实收视率的统计方法”“捏造收视率的问责、惩处机制”等问题未及明确,更让造假机构钻了空子。
90%以上的电视剧都存在买收视率的情况,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收视率造假产业链的滋生态势,更是整个行业对于造假的默许。因此,如何谋定而动,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坚决对收视率造假说“不”,如何引导社会改变唯收视率的评价方式、注重剧作质量、健全评价和监管机制、严惩造假黑色产业链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有关部门“终于出手”,剑指收视率造假,既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自我革命和正本清源之举,其不仅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且可行和必要,后续效果值得期许。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新规除了“禁止”,在行政许可设定方面,还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进行了优化,包括委托实施相关行政许可、取消逐级审核环节、合并电视剧片制作许可、进一步明确许可条件、简化申报材料等,既有利于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喧嚣的市场泡沫中脱颖而出,也有利于遏制收视率造假。无论如何,为了还影视行业的清朗之风,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助力文化自信,切除收视率造假这颗“毒瘤”,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关键词: 正本清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