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要闻】东方时评 | 全民健身 “要运动”更要“会运动”
(资料图)
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4个“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将组织开展主题活动4000余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民健身日”,体育总局还发出号召,不仅倡导群众积极健身,科学健身,同时还将会同国家卫健委、科技部等,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研究,推出一批全民健身科普作品,针对不同项目不同人群研制“运动处方”“健身方法”等内容。(8月7日光明日报)
全国各地健身热潮涌动,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但梳理媒体报道,一些非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则于增进健康并无益处。比如,艺人刘畊宏跳健身操视频刷屏,跟着刘畊宏跳操瘦了4斤的女孩汪汪成了第一波受伤者。跳操前如果没有充分热身把身体打开,或者没能掌握好跳操的量和度,就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再比如,一些中老年健身者用布带固定下巴,悬空吊挂在公园大树上摇晃、摆动,认为这样可以治疗颈椎病等。这不但治不了颈椎病,反而可能会损伤神经组织、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进而加重病情,甚至可能会引起截瘫、危及生命。
全民健身,“要运动”更要“会运动”。一方面,要加强全民健身科普,一方面要推广“运动处方”。
为传播科学健身的理念、提供科学健身的方式方法,国家体育总局开发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www.js365.org.cn)及其微信公众号2020年8月8日正式上线,还和人民网建立“人民爱健身”的科学健身指导平台,介绍不同项目的玩法,怎么科学地玩、怎么科学健身。去年又在全国征集了第一批116个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各地也需要因地制宜,打通健身科普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比如,现在各小区或小区边上的口袋公园都有健身器材,不妨组织专家们为每一种健身器材都编写一份“运动处方”,器材怎样正确使用,哪些人不适合哪些器材等,把这些科普知识包括视频做成二维码金属牌,固定在相应器材上,老百姓健身的时候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科学健身。而像跑步、骑行等健身科普二维码,同样可以设置到相应场合。而对于居家健身,同样要有相应的科普。
推广“运动处方”,同样要加快进程。运动处方是由专业医师和运动指导人员根据病人身体状况,以处方的形式对其运动的强度、时间、方式、频次等内容进行指导,以帮助病人通过运动锻炼治疗疾病、改善健康水平。但由于人才紧缺,仅靠三甲医院运动医学科几个医生,显然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一次专业的运动处方花费在1000元左右,也不是人人都愿意为此买单。“运动处方”处方纳入医保报销,似乎也不现实。
这急需将体育公共服务纳入医疗体系,高校加强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后可开具运动处方。同时,各地不妨探索建设全民健身的数字化平台,把体医融合纳入进去,通过鼓励各地运动医学科医生和专业运动队中队医直播体医融合知识,帮助人们消除健身方面的误区,提升人们的科学健身意识, 助力“运动处方”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愿意为“运动处方”买单。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