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看料】“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具有哪些创新亮点?一起来了解
9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四批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海口召开,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平台共享、南北协同、产权共护;实施初步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南北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南北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海水养殖产业进一步集聚。
(资料图片)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志敏在会上介绍,“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携手推进海洋水产种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尝试,也是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模式创新方面的首次合作。
“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平台共享,畅通“南北引育”新路径。崖州湾科技城充分发挥国家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战略优势,利用海南优越的光热条件,加强与烟台片区跨区域水产种质资源引育联动,为水产新品种研究提供充足的种源供应,积极推进水产品种早育技术研究合作,为压缩生长周期,实现全年不限时段、跨纬度养殖、按需供应、陆海精准接力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二是南北协同,构建“双链融合”新机制。搭建科研机构、人才、企业南北协同共享创新平台,围绕水产种业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发挥海南“早繁”苗种优势,推动石斑鱼等海南特色苗种供应链经验“北上”,带动烟台片区企业利用北方苗种繁育空窗期发展南海名贵水产苗种繁育养殖;同时,促进传统优势品种“南下”,探索“北鱼南繁、南繁北养”跨区域苗种合作新模式。
三是产权共护,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新路径。依托崖州湾科技城分子检测实验室和烟台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表型分析技术平台,探索共建水产新品种DNA指纹库;依托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和烟台片区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探索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四合一”知识产权在内的“联动维权”服务体系,推进南北“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实施初步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南北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以“金虎斑”为代表的两地联合培育新品种杂交石斑鱼订单量上涨超过3倍;海南石斑鱼已在烟台片区实现“育繁推”一体化规模生产,年产苗种超1000万尾,年产商品鱼600-1000吨,南海石斑鱼烟台种质资源库已经储备云纹石斑鱼、东星斑等亲本12种,近3000尾。
二是南北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包振民院士等近20位原来长期在北方从事水产种业创新研究的科学家赴崖州湾科技城“揭榜攻关”,积极推进包括种质引进繁育、优良品种选育在内的海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是海水养殖产业进一步集聚。以新品种联合培育为突破,配合以陆海“二次中转”为代表的养殖技术升级,合理安排养殖工序,精准把控生长温度、时间、环境等因素,缩短石斑鱼等特色水产品种生长周期,提升养殖生产效率,实现养殖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8个月,成活率提高至少20%,为打造我国千亿级本土海水养殖产业提供有利条件。
下一步,海南将以海洋种质资源引育经验为开端,持续推动合作机制和模式的复制推广,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向内继续深化与烟台片区等北方区域合作,向外加强与东南亚、日韩合作,通过“优种繁育、来种扩繁、去苗养成”等方式,推动实现多国间优质种质资源和水产行业要素的“无障碍中转交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