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报!海南东寨港保护区:筑牢海岸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让红树林成为“金树林”

来源:海拔新闻 2022-09-14 22:40:56

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李兴民 实习记者 朱勃羽 文/图

红树林因其涨潮时大部分被海水淹没,退潮时显露。枝条相接于水云间,根系深扎于滩涂,可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它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和珊瑚礁、盐沼、海草床等并列为重要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从而被誉为“海洋卫士”,构成了海南一道独特壮观的景象。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海南省林业局了解到,海南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计划2025年底前新增红树林湿地3万亩。


【资料图】

我国首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是全球物种多样化生态系统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3337.6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771.08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20科36种,占全国的97%,海草2科4种、两栖类5科6种、爬行类6科13种、哺乳类7科9种、鸟类56科219种、鱼类61科165种、软体类58科151种、虾蟹类21科70种、昆虫类66科208种,是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全国示范保护区;2019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单位”,为净化大气和水体等功能,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保护沿海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东寨港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稀有性,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如今在我国第一个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这种神奇的植物群落,既是防风消浪的“海岸卫士”,也是净化海水的“过滤器”,还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鱼虾乐园”“鸟类天堂”,在维持海岸带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曾经差点遭受灭顶之灾修复保护让它重获“元气”

2013年,这片美丽的“海上森林”周边开始兴起养虾、养鸭、养猪等畜禽养殖业的热潮。由于过度捕捞、大规模水产和畜禽养殖及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红树林保护区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团水虱在东寨港内大面积爆发,侵害红树林根系,导致大片树木出现根部坏死,鸟类和滩涂生物随之减少,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度面临崩溃。提到那段时间保护区的情况,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仍心有余悸。

针对这种情况,东寨港保护区多方寻求对策措施,通过退塘还林、滩涂造林、灾后修复等模式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2013年8月以来,海口市财政投入1.5亿元关停、搬迁保护区周边9家养猪场,迁移55万只咸水鸭养殖场,拆除8家违规餐饮店、清理整顿20家非法采石场,拆除周边违章建筑22宗、约2万平方米;建设演丰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消除片区生活污水。通过开展生态修复,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从2013年至今,累计投入3.99亿元,共清退养殖塘5776亩,修复红树林4523亩,新增红树林4731亩(退塘还林3260亩,滩涂造林1471亩),其中2013年在道学片区投入5500万元实施退塘还林还湿2355亩,新增红树林960亩,该工程是当时我国红树林保护中规模最大的退塘还林还湿工程;2018年在博度片区投入1.7亿元实施养殖塘退塘还林还湿项目,退塘还林还湿886亩,新造红树林面积350亩;2019年投入6771万元实施江东片区首个生态修复工程“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退塘还林还湿面积2535亩,新增红树林1950亩。2020年投入6205万元实施“湿地修复与资源保护项目”(蓝色海湾项目),修复红树林2083亩,新增红树林726亩。

经过修复与保护,东寨港的红树林渐渐串连成片,36种红树构筑起稳定的生态系统,也引来许多珍稀物种安家,不时成群结队的白鹭或盘旋半空翩翩起舞,或站立林端歇息嬉戏,成为东寨港保护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最严格保护管理制度筑牢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据了解,东寨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保护区十分注重资源的培植工作,大力开展红树林植树造林,扩改种红树林4500多亩。同时,培育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水芫花和瓶花木。目前已成功培育出红榄李幼苗2000多株,开展野外种植420株,建立红榄李野外种植基地面积20多亩。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的保护好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保护管理制度,保护区推行辖区“林长制”管护模式,落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一是加强巡护管控,采取不定时不定点蹲守、夜间值守、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制止破坏保护区生态资源环境行为。联合森林公安、市、区海洋等执法部门开展保护鸟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偷猎捕猎违法行为;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委托第三方开展鸟类、海洋生物等监测调查,新增记录鸟类3种(长嘴鹬、岩鹭、黑腹军舰鸟),新增记录海草1种(小喜盐草),充分掌握各类生物物种栖息地的分布信息,并研究制定了保护区各类生物物种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区关于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委托开展禽流感等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调查统计,保护区目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分布面积约1311.45亩,其中无瓣海桑总面积为1210.05亩,拉关木总面积为101.4亩,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结合二者的引种时间,分析其扩散能力,保护区制定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一是在保护区内完全禁止种植两种外来植物,在无瓣海桑成熟林区采取间伐、疏伐修枝等措施加快其林下乡土红树生长,以期取代无瓣海桑;二是对拉关木进行较大幅度的间伐、疏伐和修枝,形成较大的林间空隙,并在林间空隙种植乡土红树植物,对其进行林分改造;三是在不对生境造成较大劣化影响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清除拉关木,并种植乡土红树植物。

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红树林成为“金树林”

红树林守护海洋,我们守护红树林。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邱彭华教授表示,蓝碳是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树林是蓝碳的重要组成,加强红树林的保护修复,有利于实现蓝碳的生态固碳,将储碳功能通过一定的计量评估手段,评估其“碳中和”作用是红树林的重要功能之一。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研究表明:东寨港红树林固碳包括生物固碳、土壤固碳两部分,生物固碳中的植物固碳根据生物量进行计算,红树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4.06万吨、总地下生物量为1.99万吨,凋落物总生物量为1.72万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植物固碳总量为12.59万吨;按照1米平均值计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土壤固碳总量为26.90万吨。在没有计算动物固碳、水体固碳、深层土壤固碳的情况下,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固碳总量为39.50万吨,单位面积固碳量为250.6吨/公顷。

据了解,目前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联合海南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蓝碳试点”研究,分析碳库本地调查结果,推进蓝碳试点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修复好红树林,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功能,就能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红树林成为“金树林”。

下一步,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民生优先的前提下,导入生态产业,延伸和拓宽生态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引导周边居民转产安置,走生态致富道路。同时加强对保护区资源的监测和管护,确保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持续健康发展,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并为国际候鸟迁徙提供良好的停歇、越冬栖息地和食物补给等。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红树林 生物多样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