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滚动:德阳整治“三磷”,磷矿区如何成“网红”景点
沿着轨道,一辆辆装着磷矿石的翻斗式矿车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而在鲜花和绿树拥簇下,满载着游客的观光小火车呜着汽笛从高山峡谷间驶出。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看见山谷里成群的萤火虫、在露营地仰望星空、玩漂流戏水纳凉、品当地特色美食……
这里是四川省德阳市清平镇。很少有人想到,这里曾是灰尘满天、四处烂泥、道路坑洼的采矿矿区。
(资料图)
“三磷”曾是突出性污染问题
德阳地处长江一级支流沱江源头,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全国重要磷矿生产基地和磷化工基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磷化工产业,涉磷企业沿江分布,数量最多时有130余家,副产磷石膏经过多年累积最终形成了20座磷石膏堆场,总量超4000万方。
“早期涉磷企业的无序发展、涉磷企业废水排放、涉磷企业事故污染排放,以及磷矿开采产生的工业废水、磷石膏不当堆存造成的渗滤液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总磷污染成为长江上游石亭江流域(德阳段)的突出性污染问题。”14日,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邢凯对参加长江沿线(沱江流域)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说。
邢凯称,德阳市磷矿、磷化工、磷石膏(简称“三磷”)问题曾被列为四川省十大环境风险隐患之一,也是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的关注重点。
4月14日,位于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的穿心店磷石膏堆场已经被厚厚的植被覆盖。摄影/章轲
14日上午,第一财经记者在位于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的穿心店磷石膏堆场看到,堆场已经被厚厚的植被所覆盖。
“穿心店堆场是德阳市磷石膏治理的典范。”德阳市什邡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李杨介绍,穿心店磷石膏堆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堆放磷石膏,占地565余亩,堆存量1152万吨。巨大存量的磷石膏堆场时常发生渗漏、滑坡等事故,导致周边水体总磷超标。
为破解磷石膏综合治理难题,2017年3月,什邡市投资1.9亿元,采取削坡减压、两布一膜、雨污分流、渗滤液收集、覆土植绿、综合监管和管护等方式,实现磷石膏分层安全堆放。整治完成后,堆场周边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中总磷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堆场下游1公里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什邡石亭江出境断面由2017年Ⅴ类水质上升至2021年的Ⅲ类水质。
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支部书记方坡告诉记者,堆场整治后,周边游客、村民也常过来游玩、健身。
鼓励企业综合利用磷石膏
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兰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德阳市共投资6亿多元系统解决了“三磷”突出环境问题,“三磷”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质性、根本性、突破性成效,破解了流域水质“顽疾”。
兰勇介绍,目前,德阳市九顶山43个探采矿权已全面退出。全市原有122家涉磷企业,已关停昊华清平磷铵、蓥峰实业、蓝剑农化等7家磷石膏产生企业;将龙蟒、三佳等72家涉磷企业纳入园区规范管理;引导志信化工、鼎力化工等42家涉磷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德阳全市20座堆场完成了“一堆一策”专项整治并通过验收,堆场周边土壤、水的含磷量大幅下降,沱江德阳出境断面总磷平均浓度由2016年前的0.4-0.5毫克/升降至2019年的0.17毫克/升,降幅达50%以上,水质长期稳定达到Ⅲ类。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持续提升,历史堆存量不断削减,其中有两座堆场已全部综合利用。
4月14日,泰山石膏(四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章轲
德阳市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按每年实际利用量1元/吨进行奖补;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新建、改造生产线,按投资额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利用企业优先享受直购电、直供气等生产要素保障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综合利用磷石膏。
按照《德阳市磷石膏“产消平衡”限产方案》,德阳市将磷石膏产出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磷化工产品生产情况挂钩,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每月对企业磷石膏产生和利用量进行核实,对未达到“产消平衡”的企业实施限产措施,倒逼企业提升磷石利用水平。
14日,在泰山石膏(四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第一财经记者看到,2条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都已开动,一块块石膏板下线、打捆、包装。“石膏板中,磷石膏的含量占了80%。”该公司综合处处长丁洪贞介绍,该企业系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主要以什邡蓥峰化工、蓝剑化工、宏达化工等磷化工企业的磷石膏为主要原料,年可消化磷石膏70万吨至80万吨。石膏板产品在四川地区市场占有量达60%以上。
磷矿区成“网红”景点
兰勇介绍,截至2022年底,德阳市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达到29家,年消纳能力660万吨。2022年,德阳市产出磷石膏330.15万吨,利用磷石膏380.93万吨,利用率115.38%,连续五年实现“产消平衡”,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入选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目前,德阳市正组织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团队合作,共同开展磷石膏井下充填路径探索,目前,该项目实验室小试阶段顺利完成,通过专家评审后开展中试,力争攻克大规模磷石膏综合利用前沿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第一财经记者在德阳市采访时还了解到,大量磷矿关闭后,该市又探索出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新路子。清平镇于2017年开始封停矿井进行生态修复,转型发展旅游,“美丽转身”成为国家4A级“网红”景区。
据清平镇镇长孟锐介绍,目前,该镇从事餐饮、住宿等产业人员达1000余人,兴办农家乐、民宿达200余家。2022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达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5000余万元。
清平镇盐井村村民谢芬昌在自家开办了以矿工为主题的民宿。“以前,我们全家全靠父亲和丈夫在矿山的收入生活。”谢芬昌说,2017年封矿后,她把家里的3间民房进行升级改造,院子里还摆放了十字镐、矿车、轨道等充满矿工元素的物件。谢芬昌成为当地第一批发展特色民宿的人,也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