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课程+共享教师带来更多可能 沪郊金山课后服务提质升级

来源:东方网 2023-10-09 16:16:2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哇!这么快就成功了啊!”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前京中学,这堂电子创客课程,要求这群刚上六年级的孩子,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各个组件。当代表成功的音乐声响起,教室里一片沸腾。然而,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困难重重,不少同学在摆拼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刚刚我有个小电珠没有亮,然后老师告诉我可能是我电珠的灯丝有问题。如果把这个导线拔掉之后,把电珠放到这个位置,如果它没有亮的话,有可能是电池盒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灯出了问题。”学生鲁彧喆说道。

“双减”政策实施后,金山各校深入挖掘、整合学校优质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多彩的课后服务。然而,面对有限的师资,如何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艺术、科技等多元课程资源的需求呢?本学期,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结对共建课程、“共享教师”送课到校等方式,为孩子们送去丰富又精彩的课程。

电子创客是一项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教育项目,学生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初步掌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科创教育”为特色的前京中学将该课程引入进课后服务中,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也能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更深层次的科创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这项课程正是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前京中学的共建课程。“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课程,我感觉特别棒。而且它和信息科技这门课也有联系,学会了之后,还可以帮别的小朋友们修理有电线的玩具。”学生胡克远开心地说道。

来自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教师沈平介绍:“这个学期会有16个课程,希望让学生通过16个课程4个大类,从而学习到电子电路的创新。同时,把他们作为金山区的科技后备人才来培养,让学生在科技方面会有一个飞跃提升。”

除了结对共建课程,今年,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通过“共享教师”送课到校,使更多农村孩子得到艺术的启蒙和学习机会。

“降si……大拇指要放在这,放在小键上面。”下午四点,干巷学校的报告大厅内,传来阵阵青涩的长笛声。授教的正是来自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共享教师”——甘晓艳。“希望在一学期结束之后,小朋友们对长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爱上这门乐器,并且能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吹一些很简单的曲目。”甘晓艳如是说。

在甘晓艳的指导下,一个个美妙的音符相继从孩子们的指尖蹦出,这让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长笛的学生兴奋不已。“我身边很多伙伴都没有接触过乐器,我很幸运有这次机会。”干巷学校的学生程宸说。而学生蔡一菲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一开始我只在电视上了解过长笛这种乐器,甘老师给了我一次学长笛的机会,这个机会难得。”

干巷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音乐师资十分薄弱。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前几年,学校就曾花大力气组建了一支民乐队,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老师,所有的努力全都付之东流。而现在,学校的音乐师资更是捉襟见肘。“现在只有一位老师在承担我们的音乐教学,而且这位老师面临退休的状态。”上海市干巷学校小学部教导主任高晓玲无奈地表示。

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先前学校的课后服务都是以手工、体育等传统课程为主,从未开展过艺术类课程。这学期,在得知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有“共享教师”送课到校的项目后,学校一下子就“相中”了有长笛技能的甘老师。“我们非常渴望这方面的资源送到我们学校,让我们乡村的孩子们能够得到一些高雅艺术的熏陶。”高晓玲激动地说。

本学期,金山青少年活动中心共有24位科技、艺术教师,对接了区内15所学校,为学校送去了18个课程,包括6个科技课程和12个艺术类课程。全区更是组建了60余名的“共享教师”大团队,开设了包括艺术、科技、体育、国防教育等十类课程,建立区级选课平台,促进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转变。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常务副主任郑蓓蓓坦言:“我觉得这是一次双向双赢的奔赴,因为我们的老师到学校是更好地构建了区级资源和校级社团的联系,在助力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全区科技和艺术水平,同时基层学校优秀学员也能更快更准地输入到区级社团当中去。”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