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以暴制暴"不可取 维护公共秩序不能跑偏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2023-09-08 13:17:51


(资料图)

近日,青岛地铁上两位大妈因座位问题发生争执,一旁的大爷上前理论,陌生小伙突然走过来扇大爷的脸,相关视频发到网上后,引发关注。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耳光,“地铁判官”突然就成了热词。(9月6日极目新闻)

据网上所传视频的发布者叙述,事情原本是一次很平常的口角冲突,两位大妈因为占座的事情正在起争执时,这位大爷可能与其中一方相识,也过来参与争执。三方正喋喋不休,一个小伙子出现,大爷说了一句“没人我占十个你也管不着”后,小伙子突然反手掌掴大爷,场面一度混乱。这位小伙在地铁上积极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因看似“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行为,被赞誉为“地铁判官”,赢得不少网友的好感,但也引来了一些争议。据警方最新消息,事后小伙子已向大爷道歉,双方达成互不追究的谅解。

就事论事,无论长幼,只是因为座位问题而在公共场所进行激烈的争吵,不仅扰乱了地铁的乘车环境,侵害了其他乘客的休息权,更有悖公序良俗,不管什么理由,这样的不良之举理应受到谴责。但同时,从尊老爱幼的道德层面来看,作为年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掌掴老人的行为也应该受到谴责。虽然这场闹剧似乎按下了“暂停键”,但围绕着此事件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深思,比如以暴制暴者怎么就成了“英雄”?这一巴掌的背后究竟折射了一种什么样的公共情绪。

地铁上抢座占座引起的争执时有发生。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的人经常不顾及他人感受,任性侵占公共资源,要么出言不逊、大声喧哗,要么举止粗俗,让人觉得烦躁和反感。但很多时候,大家往往碍于面子,抑或怕招惹麻烦等其他原因,一般不会主动出面制止,而是选择忍气吞声或者“熟视无睹”。就此而言,不少网友之所以如此追捧这位小伙为“地铁判官”,大概率是出于一种看“爽剧”的心态。换句话说,小伙的行为某种程度为敢怒不敢言的人们出了一口“恶气”。

表面上看,基于公众普遍对和谐公共环境的迫切期望,小伙的出现,着实让大家“爽”了一把。但冷静思考,无论如何,随便出手打人都是不对的。这种行为既容易助长社会戾气,还可能面临法律惩罚。不容置否,对于地铁上占座侵犯他人权益等不文明行为固然需要干预,情节严重时还当受到处罚,但打人就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而鼓吹“打人就是正义”,只会让社会弥漫“以暴制暴”的戾气,甚至某种程度是更大的不文明。

众所周知,社会文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它包含着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公共秩序的维护和道德准则的遵守。要想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绝不能依靠个人的私刑行为,更不值得鼓吹,而应加强文明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纠正公共空间的不文明行为,还是需要通过法治与文明齐头并进。一方面,公共空间的管理者应从有针对性的规则制度和务实举措入手,适时加大管理力度,主动、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每一个公共生活的参与者扛起责任,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挺身而出,积极用正规方式加以解决。

公共秩序维护,关乎多数人的权益。地铁里的“看客”们都应坚决对不文明行为说“不”,做伸张正义的大多数。但同时,我们更应坚持社会文明建设和社会法治建设齐抓并举,既要弘扬公德心、尊重他人权益,也要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唯如此,公众才能理直气壮说“不”,不文明现象才会真正失去“底气”,我们也才能真正解决不文明行为带来的问题,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文明和法治的社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