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闻】东方快评丨 “4年大学赚100多万”难复制但可学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一名男子晒出自己就读四川大学时,4年赚100多万的经历,引发网友热议。王先生表示,目前他正读博士,同时开着一家公司。刚进大学时靠卖零食赚了30多万,随后开发了买卖旧书的平台,并提供学霸付费辅导服务;大三时,他注册公司,提供商业辅导服务。(3月5日《济南时报》)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想要立竿见影改善生存生态变得愈发困难。当许多人还处于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的时候,少数人却已经积累了让人嫉妒羡慕的财富。“4年大学赚100多万”做到许多人没有想到、没有做到的事情,引发关注在所难免。
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在学业上读到了博士,在创业上早早赚了钱买了房,在两条赛道上都跑出了优异的成绩,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赢家”。这里面,既有当事人的智慧和汗水,也离不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交出了不同的答卷。有的大学生毫无规划,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最后除了拿到个学历和文凭什么都没有拿到,少数人甚至连毕业证、学位证都拿不到。有些大学生虽然有清晰的规划,但太过功利,将考(保)研、考公等作为唯一目标,忽视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4年大学赚100多万”显然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走好自己的路。
当大多数年轻人迷恋“体制内工作”的时候,这位小伙子勇敢地投身创业;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创业想法并付诸实践的并非一个两个,能够获得成功的却是凤毛麟角。说到底,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创业不仅需要不怕苦累,也需要敢于承担风险、善于创新。在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当下,创业也要经受市场无情的风吹浪打、大浪淘沙,能够笑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
面对“4年大学赚100多万”,我们要避免掉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之中。当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容易导致统计结论产生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4年大学赚100多万”的当事人就是一位幸存者,他的背后还有不少创业失败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当事人表面的体面与风光,却忽视了他背后承受的压力与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盲目参与创业,很可能陷入“学业没学好,创业创不成”的“双输”格局。既不耽误学业又不影响挣钱的“双赢”局面,本身就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在价值实现渠道越来越多的今天,一些大学生通过文学创作、短视频制作等方式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尽管如此,“赚大钱”的只是少数人,适合别人的道路未必适合自己;在保障学业的基础上通过兼职打工等方式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加速社会融入,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社会化历程。“4年大学赚100多万”既难以复制也没有必要复制,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精神滋养却值得汲取。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