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东方快评丨谨防使用ChatGPT的网友成为谣言代理人
(相关资料图)
2月16日,网络疯传一条关于杭州市政府3月1号取消限行的“新闻稿”。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条不实新闻。它是杭州某小区业主尝试用ChatGPT写杭州取消限行的新闻稿。该业主在群里直播了ChatGPT写作过程,还把文章发群里。其他业主不明所以截图转发了,最后导致错误信息被传播。据了解,警方已介入调查。涉事业主也在群里公开道歉。截至目前,杭州相关政府部门均没有发布此类政策。(2月17日“浙江之声”微信公众号)
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2022年11月一经上线便引发关注。它能够深度理解上下文的关联,完成写文章、邮件甚至是敲代码的复杂任务。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已经在用它来写作业,搭建论文大纲。根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关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的讨论已经超过10万条。目前,全球多国大学、科研机构发布明确的人工智能禁令,禁止使用ChatGPT和其他所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完成学习与考试任务;多家期刊、出版机构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2月9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撰文指出,面对ChatGPT,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作出重大调整。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表明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成为中国香港地区首个明文禁止在课堂等教学行为中使用该工具的大学。
有媒体对正版的ChatGPT进行体验,结论是,可以使用它,但别依赖它。因为其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上,倾向于“正确的废话”,有些问题甚至无法给出解答。既然用ChatGPT完成作业不行,那么,用ChatGPT来写新闻自然更不行。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整合以往信息实现新的文本,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有学者指出,ChatGPT不太适合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也就是说,新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新闻是事实;二是新闻应该是新近发生的;三是只有对事实加以报道,才能成为新闻。在写作新闻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形成文本只是最后一个步骤。ChatGPT根本无法整合这些数据,用ChatGPT写出来的新闻必然是假新闻。
相关部门要尽快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用ChatGPT在网上发布实时消息,否则以散步谣言论处。
平台要开发能够识别ChatGPT代写文章的功能,让用ChatGPT写出来的消息不能上架。即使用ChatGPT写出来的故事、八卦,也要在显著位置始终注明ChatGPT创作。
博文作者需要以社会责任心高度自律,既不能拿ChatGPT开玩笑,也不能用ChatGPT文章冒充自己的原创,否则,不仅会扰乱人心,甚至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诉讼。
而对于网友来说,对于一些所谓的“新闻”也要抱有“较真”的意识,看其是否来自正规新闻媒体,信息源是否为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看到“新闻体”就认为这是一则新闻。
总之,进一步抓好抓实网络空间生态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不能让ChatGPT捣乱。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编造离奇失踪原因”“杜撰事件调查进展情况”“假冒事件相关人员身份”“无底线蹭炒事件热点”等典型案例,督促网站平台认真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网上借机造谣传谣以及恶意营销炒作行为。对使用ChatGPT的网友来说,这也是一记警钟。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