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头条!“您好,这里是浦东120” 大学生志愿者奋战院前急救第一线

来源:东方网 2023-01-14 15:09:00


(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月14日报道:上海120调度指挥中心近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浦东团区委的协调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号召,遴选了60名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起了一支120急救话务员先锋队,充实120急救接线力量。培训上岗后,他们日夜轮班,24小时不间断在岗,人均每天接听300多个电话,展现出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22级的廉美萍同学和120急救电话的“渊源要追溯到童年。在她小时候,曾遇到家中老人因摔倒而无法动弹的紧急情况,在慌乱无章时她拨通了120电话,因为紧张的气氛,她一度慌张、颤抖、说话不利索……“好在接线员引导我一步一步将信息完整的说了出来。在这之后,尝试做一名120话务员这个理想在我的内心萌发。”这次得知招募120急救话务员志愿者,廉美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打电话者到接电话者的角色转变,也带给了她不一样的体验。

“喂,您好,这里是浦东120。”“您现在具体在什么地方?”“请保持电话畅通”……在浦东120调度指挥大厅内,三台电脑、一台电话、一部对讲机,组成了接线员们的一天,而每一个电话都是一个故事。“接起电话,电话两端,一场场生死营救开始,作为一名120接线员,我需要与时间赛跑,缓解家属情绪的同时将病人的信息一一询问核对并且准确无误的整理登记上报,环环相扣,这份需要万般仔细的工作调动着我每一根神经。”廉美萍表示,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肩负时代使命,积极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我们的青春血液。”

20级的戴斯澄同学是一名“医二代”,他的母亲是仁济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也因此他在童年时期便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医学相关的常识。“如果说用一个字可以概括整篇文章的脉络,那么我想‘医’便是最能总结我童年的那个字。”因为母亲工作的关系,小时候戴斯澄时常在医院里转悠,也亲眼见证过许多“急诊室故事”。尽管不是医学生,但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和心中不断涌出的奉献精神驱使着他报名参加了此次120接线员的志愿者工作。

“我母亲曾说,医生的伟大并不是救一条人命,而是为那些处在黑夜里的人们带来了那一丝生的希望。换句话说,在那一刻,医生,就是光。”戴斯澄感言,“在我面前的那一串串地址和数字,是死神和白衣天使赛跑的终点。我自认为在小时候见过生死的‘大场面’,但当我真正要处理那一通生命来电时,依然是紧张、忐忑且抱着期盼。调度员、救护车、医生组成了生命专线,感谢学校、调度中心给予了我机会,让我与城市对话,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21级的徐荣荣同学是一名青年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我想,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就是我应该站出来担当责任的时候。”。徐荣荣被分配的是工作安排是夜班,“我接到的电话不算太多,两个夜班共计接到了153通电话。但我深知,在这153通电话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这城市中亮起灯火的千家万户,对待每一通电话,必须保持绝对的认真对待。”

徐荣荣觉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一线急救工作,面对的其实不是体力上12个小时夜班的挑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挑战。“在工作过程中,听到电话那头一个个急切的、焦急的无助的呼唤,亦或是听到电话那边克制的冷静的问死亡证明哪里开?这个时候,都会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份工作意义!倾尽绵薄之力,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一通电话就是一份希望。大考之下,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医务工作者们一起并肩作战,肩负起了保证“生命通道”畅通的重要职责,用自己的行动为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危机中的城市点亮了微光。责任当前,他们将继续投身于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为院前急救接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担起时代之梁,共赴春暖花开之时。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