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揭晓,华理这一项目获“学者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方网通讯员姚雪、记者傅文婧12月18日报道: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典礼17日在线举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等3人获颁“杰出成就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获颁“科技成果转化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义丰、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唐赟等18人获颁“学者奖”。
唐赟是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他的获奖项目为《基于网络的虚拟筛选方法:概念验证》。
随着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复杂网络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中。唐赟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近10年来,相继开发了基于网络推理(Network-Based Inference, NBI)算法及后续的SDTNBI和bSDTNBI算法,用于药物重定位、药物靶标预测、中药作用机制等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近期,团队又进一步发展了适用于虚拟筛选的wSDTNBI算法,并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虚拟筛选新概念。
虚拟筛选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主流方法,主要有基于结构虚拟筛选和基于配体虚拟筛选等两大类型,此前也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严重依赖靶标三维结构或者配体阴性样本数等。唐赟教授团队发展的wSDTNBI方法,不但克服了上述不足,而且运算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内能同时针对成百上千个靶标进行虚拟筛选,并可预测Hits的结合强弱和多向药理学性质。
在案例研究中,研究人员仅耗费数十秒,即可同时针对近2000种人类靶标蛋白完成13000个化合物的虚拟筛选,然后,以RORγt为靶标进行活性测试,成功发现7个新型RORγt反向激动剂,其中活性最好配体的IC50值达到了10nM,现已获得复合物晶体结构及动物体内实验证实,可作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先导化合物。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算法已整合到团队研发的免费在线预测系统中(http://lmmd.ecust.edu.cn/netinfer/)。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设立于2007年,旨在奖励从事生命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并在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287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获奖,其中有27位获奖者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年龄为29岁。
今年,多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与疾病相关的重要基础原创性工作的发展,并在难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和转化领域实现了突破,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
“祝贺今年的获奖者,他们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奖项常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未来,‘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将继续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助力,促进医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更多对人类健康有意义的科研成果问世”。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