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笔下“工业遗存”,从现在的宝武钢厂到未来的上海美院

来源:东方网 2022-12-17 16:04:57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2月17日报道:“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在中华艺术宫启幕。“风自海上”是上海美术学院近两年来着力打造的展览学术品牌项目,也是在“大美术馆”计划下,上海美术学院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文教结合的合作项目。

今年是第二届“风自海上”展览,以“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为主题,讨论艺术在城市更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标题“蝶变宝武”的由来,源于2021年夏天,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正式启动,将在位于宝山区的宝武型钢厂的工业遗存上建设一座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长约一公里的新型美术学院。


(资料图片)

也就是说,未来的美术学院是一座无墙的美术学院,与城市无缝衔接。相信工业遗存的蝶变将会赋予上海美术学院后工业时代的美学气质,并带动城市能级与品质的提升。这也是本次’风自海上’展览以’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为主题的策展思路”。

据本次策展人马琳、张悦介绍,本次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的内容,“蝶变宝武”单元展出了65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钢铁生产的历史记忆、宝武的现在和上海美术学院的未来。

林风眠《轧钢》纸本设色 45×48cm 20世纪50年代

钢铁生产的历史记忆部分展出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中国画院收藏的林风眠、李詠森、陆抑非、朱梅邨等二十余件与钢铁生产建设主题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向上朝气。宝武的现在部分展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相关院校艺术家到宝武进行采风创作和以钢铁为媒介创作的作品七十余件,艺术形式多样,有水墨、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

“艺术社区场域”单元选取了近两年来自全国各地24个艺术进入社区的相关案例,以文献展的形式,将案例分为“高校与社区”、“美术馆与社区”和“社会志愿者与社区”三个部分。

展览利用中华艺术宫0米层前厅的公共区域,在原来的建造基础上,采用案例移植的方法,以图片、文献、影像及相关实物多类型相结合的展示手法打造了一个新的艺术社区场域。此外还特设“艺术社区课堂”特别项目,并在展览期间举办各种公共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和讨论艺术进入社区如何与社区微更新相结合,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自发与主动性,使得艺术社区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推进艺术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文化政策的创新,充分发挥学院、美术馆、社会志愿者在艺术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本次除了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展览外,还将在上海美术学院举办“新海派:上海美术学院教师年度展”,是本次展览的平行展。在展览期间,也将分别在人民公园、陆家嘴老旧社区举办艺术社区系列活动,在奉贤区南桥镇也将举办首届“摩登田野:新海派乡村艺术节”。这些展览和活动与本次大展共同形成一个文化艺术网络,通过美术馆、学校、社会志愿者与社区的相互联动,共同打造艺术社区场域,服务新时代的社会美育。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