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递!新征程奋进者|我在外滩修文物!他们用“匠心”,变“古旧”为“经典”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10月10日报道: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外滩“第二立面”综合改造率先启动项目,它从正式启动到全面开工,花了5年时间做足准备。为了了解100多年前的设计方案,项目团队甚至远赴英国大英档案馆查阅图纸。
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仅仅是前期准备时挖掘、梳理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料,就已经形成了“四个一”研究成果——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一座楼 一座城》,出版了一本书《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形成了一本书稿《人民的上海》,打造了一堂精品党课“上海的初心在这里启航”。
(资料图片)
项目之地位可见一斑。它就是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金融集聚带核心区域的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
好项目一辈子难得遇见一次
160街坊核心建筑是在上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的工部局大楼。1949年上海解放,新旧政权交接仪式在此举行,同年10月2日在此升起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该楼继而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直至1956年,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原陈毅市长办公室至今仍保护完好。1989年,被列为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个以征收为起点的探索性项目,征收腾空协调工作复杂;在产权归集、土地获取等没有成熟政策支撑和现成经验遵循;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需要国家文物局等国家部委的批复认可……面对重重困难,在外滩投资集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外滩老建筑公司总经理朱亦锋为核心的16人项目团队,联合项目施工总包、施工监理、投资监理等单位,以“我在外滩修文物”的“工匠精神”,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啃掉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能够做160这样的项目,是一个从事房地产工作的人一辈子可遇不可求的荣幸,这是我们的事业。”朱亦锋常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也勉励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方案设计5年改了近30版
从2015年初启动项目建筑规划设计概念方案国际征集,到2020年初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基本定稿,整整用了5年时间进行精雕细琢、优化调整。期间,形成方案过程稿近30版,组织的讨论会、专家会、汇报会等更是不计其数。
说起那5年,项目团队倍感艰辛又充满自豪。过程中,注重历史研究,梳理包括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英国大英档案馆历史图纸档案及各类历史记载等在内历史资料,编制项目历史研究报告,以准确把握历史文脉;注重文保建筑本体勘察,全面采用激光点云扫描整幢大楼,采集精准数据,建立庞大数据库,以确保设计基准图纸准确无误;注重听取专家意见,引入规划、建筑、文保、人文领域权威专家及市、区有关管理部门组成专家组,对设计方案进行研讨论证和优化完善。
最终,形成了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尊重历史空间格局、妥善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拓展公共开放空间、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为“重现风貌、重塑功能”,打造精品项目提供了蓝本。
按照“一件一策”修旧如故
“工匠精神”在项目重保区域修缮中得到更集中、突出的体现,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是项目团队的坚守。为实现修旧如故的效果,项目团队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原有门、窗、把手、墙面、地板、地面等的色彩、材料、工艺、质地、年代进行考证研究,然后按照“一件一策”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工序、工具、材料,分类、逐件修复,耐心、细致、科学的工匠精神贯彻始终。仅仅一道门的修复,从脱漆、打磨多到重新校色、上漆,全程就需要7道大工序。
其中,在楼内主通道的地面马赛克样板制作过程中,由于历史工艺与现代工艺的不同,头几次出来的样品,都觉得不满意,就联系厂家组织技术人员攻坚,再经过反复的对比研究,研究马赛克原料选择,成分的配比,最终的烧制温度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终于确定下来最接近原来马赛克质感的样板。这批样板交到设计手中后,设计对质感确实满意了,但是觉得在颜色上总有一些偏差,又历时一个月,经过十余版的失败后,调出了最接近历时原物的6个样板颜色,最终找到了最接近历史原物的颜色。 (黄浦区供图)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