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讯:涉互联网人身保险纠纷有哪几种?静安法院发布金融案件审判白皮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15日报道:选择性多、投保便捷的互联网保险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理赔纠纷也不少。9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静安法院)发布金融案件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2016-2021)。
白皮书显示,六年来上海静安法院共受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382件,审结371件,收结案量均呈现波段性平稳增长态势,基本实现收结持平。经梳理分析,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调撤率、服判息诉率较高,涉诉保险公司主体集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多为保险金给付请求,少数会附随请求对合同效力作出认定。
白皮书指出,保险展业模式线上化的同时,涉互联网人身保险纠纷案件不断涌入法院。比如通过网页链接、手机APP自主投保的部分网销产品身份查验不严,给法院主动审查人身保险利益、防范道德风险增加了难度。比如部分保险公司仅以投保人购前健康声明的打印件作为其未如实告知的证据,未能证明在电子投保过程中保险人已就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等事项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询问。再比如部分保险公司仅提供保险条款的链接,未直接在投保页面中显示保险条款的具体内容,并设置合理时间要求保险消费者浏览阅读,而是以例如“已阅读并理解保险条款全部内容”等字样的确认栏要求保险消费者勾选,作为进一步缔约的必经流程,导致诉讼双方常就保险人是否交付条款、是否对免责条款尽到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等焦点争锋相对。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与保险费的关系,即俗称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可能因所需缴纳的保费不同影响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险金额或者赔偿范围不同;落笔签字应慎重,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把所看到的产品宣传,听到的产品保障,都落在白纸黑字的合同条款中加以确认,勿轻信“免费保障”“首月0元保费”等营销字眼,线上投保勿图省事“一勾到底”。
白皮书还探讨了共建人身保险新业态的路径,一方面在司法助推层面,要引导当事人提高举证能力,规范新、旧法律适用逻辑,积极开展审判职能延伸工作;另一方面在人身保险业多元主体层面,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要推行改革、加强监管,人身保险公司要优化产品、强化管理,保险代理人要明晰风险、加强自律,保险消费者要理解产品、按需购买。
关键词: 人身保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