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逆袭大学讲台”传递“有才无类”价值认同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2022-06-07 10:33:39

吾晓辉出生在浙江衢州市一个偏远山村,从小动手能力就超过同龄孩子。2006年中考,满分150分的英语科目吾晓辉考了48分。2021年9月,吾晓辉成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师,一名中专生逆袭登上了大学讲台。目前,31岁的吾晓辉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副总兼总工程师,手握24项专利。(6月6日《钱江晚报》)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不少大学毕业生难以立竿见影地改变命运。许多高学历者没有做到的事情,一位中专生做到了。在差异化、分层化的学历金字塔中,中专生处于低端位置;一位中专生不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还成为给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中专生逆袭大学讲台”犹如一面镜子,带给我们多重启示。

其一,教育影响社会流动,并不意味着学历越高成就越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流动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人生出彩”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偏科严重的吾晓辉没有体面、光鲜的学历光环,并不意味着他就不能“争上游”。

其二,打破“唯学历”“唯名校”,需要重塑与更新人才观念。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人才就是那些名校出身、拥有耀眼学历背景的人们。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技能、创新能力等文化资本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资本不断提速,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不仅得到了更多的物质激励与回报,也需要更多的尊重与社会认同。高校打破“唯学历”“唯名校”,不拘一格使用大专生、中专生,同样会激发人才活力和教育活力。

其三,职校也有前途,职业教育同样有“春天”。在传统观念中,孩子们接受职业教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那些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被视为教育竞争的淘汰品,成为一些人眼中的无能者与失败者。可是,伴随着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校生不仅能够顺利就业,还能够拿到不错的薪酬待遇,“中专生逆袭大学讲台”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通过职业教育走技能成才之路,为青少年 “逆袭人生”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只有让职业教育既有“里子”也有“面子”,只有让职业教育既能“钱袋鼓鼓”也能未来可期,才会吸引更多人。

听从内心声音,激发个人兴趣,发挥自身特长,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升本领水平,职校生同样可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无论在哪个行业奋斗都一样可以成为英雄,“中专生逆袭大学讲台”传递出“有才无类”的价值认同;只有让各类人才竞相施展才干、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整个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希望。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