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新冠,“新变化”需要“新标准”
4月12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宣布,某居民到户外挖野菜时感染新冠病毒,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此前,广州、宁波等地也曾发现过疑似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4月14日《楚天都市报》)
4月12日,“台儿庄发布”消息,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某居民到户外某处挖野菜,同时间有1名无症状感染者在该处停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该居民遂被传染,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此前,宁波市疾控中心4月10日晚发布消息,当地某确诊病例乘坐自驾车(开车窗、未戴口罩)进入某地下停车场,同时间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气溶胶传播新冠”,这是疫情防控遇到的新情况。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既不能“杯弓蛇影”也不能“视而不见”。需要引起专家和市民的注意,即便只是一种可能,也需要我们面对这种“新变化”出台“新标准”,需要在制度、政策、规范、标准、措施等各个方面跑赢“气溶胶传播新冠”。
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狭小和密闭的空间内,病毒形成气溶胶后存活时间会比较长。而一个人的咳嗽、打喷嚏时到底会传播多少细菌?专家指出,一个喷嚏中约有10万个细菌和病毒,会传播到5米左右的范围。而气溶胶的形成,显然会让疫情防控更加困难。因此,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抓紧根据气溶胶的特点和危害,制定新的防控标准。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商讨一个标准的防控方案,将涉及“气溶胶传播新冠”的问题进行细化分解,寻找到预防的办法,制定“新的市民防控标准”,给予指导,科学防疫。
而对于市民而言,则需要多些谨慎的心理。目前的情况来看,预防“气溶胶传播新冠”的情况,口罩和距离依然是最有效的应对手段。因此,市民需要将出门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落实到位,用“好的生活习惯”应对“气溶胶传播新冠”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自己的健康,还是那句话:不聚集、不扎堆,不把“戴口罩”变成“带口罩”,尤其是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要使用纸巾或手绢遮掩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分类垃圾桶,或将手绢用洗衣液或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清洗干净后再使用。没有纸巾和手绢的情况下,可以用手肘、上臂内侧或者衣领内侧等部位来遮盖口鼻。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