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00后”立遗嘱,体现多重观念进步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2022-03-23 09:04:13

近日,《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向社会公开发布。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25.6万人次,登记保管19万余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954份。2013年至2020年,中华遗嘱库启动8年来,每年受理的遗嘱咨询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已经提前订立遗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最年轻的遗嘱人是17周岁。(法制日报4月3日

《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首次发布的年轻人立遗嘱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60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中青年订立遗嘱人数持续增加,“90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3倍。由此可见,年轻人立遗嘱并非新现象,而是一种长态存在了。

在人们的原有印象里,立遗嘱似乎都是老年人且不便不宜多说的事,和中青年人基本都是不沾边的。但现在的事实却是,立遗嘱不但和中青年沾边,而且还是这几年越来越多中青年人的“时髦”“前端”选择。无疑,这体现的是多重进步,值得关注和肯定。

体现生死观念进步。众所周知,在前些年,莫说年轻人,就是老年人,对立遗嘱也是有相当排斥的,认为立遗嘱有咒人的味道不吉利,或容易引发亲人间的嫌隙,一般都不立遗嘱或不积极立遗嘱。就拿中华遗嘱库来说,从2013年建立到2020年,仅保存有26.6万人份的遗嘱,年均3万多人,与我们同期以亿计的老人数量,可谓是连个零头都不到。但可以述说的是,随着社会尤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不少中青年人加入到立遗嘱行列,成为一个非常可喜的亮眼增长点,更加体现和凸显的是社会整体能够客观面对生老病死,不再言者讳的时代观念进步。

体现时代财富观念进步。《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显示,在中华遗嘱库所登记的遗嘱中,处理房产的比例占到99.69%,其次是银行存款17.66%,公司股权2.12%,这基本都是传统的房产、资金股权等资产。而到2019年和今年,中青年人尤其是90后的遗嘱财产分配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这也使得“90”后群体的遗嘱更显特别。从以往简单的房产、金钱,到目前的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不但体现的是现代年轻人与时俱进的财富观,更是现代财富丰富的展现。

体现法治观念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越来越多,加入到公开立遗嘱的行列中,注重依法对身后自己财产处置权行使,而不再是简单使用以往的身后亲属协商了等处置方式,无疑是国人依法依规办事、法制观念等有了很好的进步。

概而言之,订立遗嘱已经不再是一种忌讳,尤其是年轻人忌讳的事情,像几年前大家印象中的那样仅仅涉及生死、纠纷等负能量,相反这一现象已经不仅限于老年人,而是下限到刚刚超越民事行为能力的17周岁,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是一种坦然的“幸福留言”,是中国人家族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发展与进步的一部分。

当然,就现实和总体而言,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国人订立遗嘱,目前来看还处于极不充分的初级阶段、遗嘱存在信息孤岛等,还需要有关方面进行积极的协调发力,让这一展现中华文明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事情,能够进一步得到体现。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