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得隐瞒性骚扰未成年人等犯罪行为 上海“未保”新规3月起施行

来源:东方网 2022-02-28 18:04:01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2月28日报道:3月1日起,新版《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条例共9章87条,涵盖了家庭保护、自我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特别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上海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介绍,新版条例的特色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体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要求、新举措。去年年,国家和上海市都出台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此外,随着国家《未保法》实施,教育部、国家网信办等各部委都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网络粉丝群体管理等明确了具体规定。上海版的《条例》结合上海实际,将“双减”政策、网络沉迷的预防和干预、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有关要求写入规章。

另一方面是回应上海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学业负担较重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条例》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规定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优化完善评价理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和支持未成年人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对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以及心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明确。又比如针对网络沉迷现象,《条例》从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不同主体出发,明确相关要求,形成了教育、引导、预防、干预等措施的完整链条。

此外,条例固化了上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累的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如民政部门探索的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实践中探索完善的一次取证保护制度、法治副校长制度,市妇儿工委办牵头推进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团市委开展的青少年维权工作等,都在这次《条例》中有所体现。

条例也体现了上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探索创新。比如突出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又比如增设“特别保护”专章注重对“少数”存在监护缺失、监护不当情形的未成年人予以特别保护等等。

条例内容丰富亮点多,具体包括哪些新规定?跟着我们来划重点”——

【加强家庭保护】

父母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完全履行监护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不得委托他人。

【加强自我保护】

未成年人遭受父母或者监护人遗弃、虐待的——可以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主管部门以及所在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请求保护。

上述部门和组织不得拒绝、推诿,并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

【防止交通伤害】

▷未满4周岁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未满12周岁乘坐家庭乘用车——不得乘坐副驾驶座位;

▷未满12周岁不得乘坐摩托车后座、轻便摩托车;

▷未满12周岁不得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

▷未满16周岁不得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

【细化学校保护】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幼儿园不得聘用有性侵害、性骚扰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

▷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

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实施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对行为异常、学习有困难的未成年学生,不得歧视,不得擅自停止其上课,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对其开除或者变相开除。

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至少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落实“双减”】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

▷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不得推销或者变相推销练习册、习题集等教辅材料。

▷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充实社会保护】

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站点、旅游景区景点:应当设置母婴室、婴儿护理台、第三卫生间

旅馆、宾馆、酒店以及其他提供住宿服务的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

——应当询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并按照规定做好信息登记;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

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及校门附近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未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美服务

【网络保护】

▷ 网络游戏:应当对未成年人参与时段、时长进行限制

不得以打赏排名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盲目消费

▷严禁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低俗表演、网络不良社交等活动

父母或监护人应当在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督促其以真实身份验证,防止其使用成年人的账号进行网络消费或者接触不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