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础设施如何“改”出满意度?上海长宁请居民来当“设计师”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2月16日报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改”出居民满意度?且看上海长宁新华路街道邀请市民来当设计师,参与家门口的项目设计。
位于上海长宁安顺路79号的新华社区体育中心,由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三层厂房改造使用,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背靠背”打羽毛球是“家常便饭”,4张乒乓球桌供不应求,篮球场与2个羽毛球场共用却不“兼得”……狭长的建筑形态,用地紧凑,同时因种种原因,各项设施都开始老旧、损坏、缺失。
对此,作为上海首批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试点之一,也是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展示的重点样本社区之一,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举办期间,发布了“新华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设施更新“的提案征集。提案征集要求以原建筑改造为主要方向,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性的情况下,在建筑原有边界、结构、形态基础上进行改造。
基于上述改造目标,本次公开征集特别设立了公众提案(A类)和专业设计提案(B类)两个类别。其中“公众提案(A类)”面向所有市民群众,鼓励从包括更新功能、设计方案、运营建议等角度出谋划策。“专业设计提案(B类)”则面向的是对“人民城市”理念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解深入的专业设计团队。
“平时常来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打羽毛球,觉得存储柜、休息座椅等硬件设施需要提升,想了解下你们对功能设施方面有没有补充?”2月16日下午,在毗邻社区体育中心的宝地·新华举办的“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更新人民建议征集展”上,面对社区居民李娜的建议和疑问,“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更新‘专业设计’提案”1号方案项目设计负责人当面给出回应,“我们对羽毛球场进行了空间上的改造,并搭建出一个整体有3米通高的可休憩的大台阶,边上还安置了一整面多格储物柜。”“不错,以后寄存衣物不用愁了!”李娜笑着说,“我挺看中1号设计方案的。”
据统计,本次征集共收到“公众提案”40份,大多来自于基地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居民、运动爱好者等。本次展览中将40份提案的内容进行了汇总、分类,共形成15类“金点子”,涉及空间、场地、管理、内容等方面,既代表了大众对使用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也是对更新后的体育中心的期许。
记者了解到,经过筛选共有5家设计团队进入“专业设计提案”,在本次展览中设计团队们通过图纸、模型和视频呈现最终设计成果。值得一题的是,不少设计方案中已经融入了来自“公众征集”的“金点子”中的内容。
作为社区体育中心的忠实用户,李娜每周都会来打羽毛球,“我家里过来骑自行车只要5分钟。”此次她也在“公众提案”中提交了自己的“金点子”。李娜告诉东方网记者,“我提了功能布局优化的建议,比如改造时要以实用为主,再是在老年人、儿童、亲子等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和器材的完备性上还有提升空间。”
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与空间,“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更新‘专业设计’提案”4号方案项目设计融入了“全龄友好”的理念。该项目设计相关负责人表示,设计时利用走道空间,设置了二层连廊,形成室外跑道的同时,扩大一楼球场有效室内面积。另外屋顶改造,增加了自然采光与通风,适合老人小孩散步撒欢。
据了解,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更新提案人民建议征集展于2022年2月12日至2月28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在安顺路88号宝地・新华大厦B座一层对公众开放。展览期间将分别举办设计师与新华居民见面会和专家评审,同步开启专业设计方案的公众投票。欢迎所有市民来现场看展之余,选出心目中的最佳。征集将最终采取公众意见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决出新华社区体育中心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相关新闻